轮胎 是指在各种车辆或机械上装配的接地滚动的圆环形弹性橡胶制品。它通常安装在金属轮辋上,能支承车身,缓冲外界冲击,实现与路面间的接触并保证车辆的行驶性能。轮胎通常由外胎、内胎、垫带三部分组成。按胎体结构分类 可分为斜交轮胎、子午线轮胎、带束斜交轮胎三大类。
最早的轮胎是由木头制造的,这从中国古代的战车上和国外的绅士马车上都能看出。后来,当探险家哥伦布在1493-1496年第二次探索新大陆到达西印度群岛中的海地岛时,发现了当地小孩所玩的橡胶硬块,这使他大吃一惊。后来他把这个奇妙的东西带回了祖国,若干年以后,橡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,车轮也逐渐由木制变成了硬橡胶制造。但这时的橡胶轮胎却还是实心的,走起来还很不舒服,而且噪声也很大。直到1845年,出生于苏格兰的土木技师R·w·汤姆生发明了充气轮胎,并以《马车和其他车辆的车轮改良》为题,获得了英国政府的专利。同年12月10日条充气轮胎诞生。个买充气轮胎的人叫罗列,是个贵族,四个轮胎的价钱合计为四十四磅二先令。1847年《科学·美国》杂志介绍了汤姆生的充气轮胎,称其为划时代的改良。但是,当时的英国,过于注重传统的绅士化,为了保护马车,限制蒸汽车的发展,汽车的速度在市区被限定为时速2mile(约3.2km),郊区为4mile(约6.4km)。这样,汤姆生的发明便没有了市场,因此,慢慢地也就被人们遗忘了。也就是说,汤姆生的次轮胎革命,并未给人类带来太阳一样的光明,因为人类所应经受的黑暗似乎还没有到头。但是太阳总是要出来的,因为人类以及万物都需要它,40多年以后的1888年,在爱尔兰当兽医的英格兰人J·B·邓禄普先生取得了充气轮胎的专利。当时,J·B·邓禄普先生10岁的儿子强尼买了一辆三轮自行车,但是因为当时的轮胎还都是用硬橡胶做的实心轮胎,因此,在满是石头的路上行走时很不舒服,儿子的抱怨激发了邓禄普先生的灵感,因此,被遗忘了四十多年的充气轮胎再次问世。随着时代的进步,邓禄普先生发明的充气轮胎很快在自行车上得到了应用,并迅速迈向了汽车领域,为世界汽车工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。中国是全球的汽车和轮胎的生产国、消费国。2002年至2012年,我国汽车轮胎产量保持年均15%以上的增速。2012年,我国轮胎行业实现利润275亿元,同比增长43.7%。 我国还是世界上的汽车轮胎出口国。2002年至2012年,我国汽车轮胎出口量保持年均40%以上的增速。美国是当今世界上的我国轮胎进口国,其进口轮胎约占我国出口轮胎总量的1/3。智研咨询发布的《2013年中国轮胎产业竞争发展趋势》中表示:我国轮胎企业彼此低价恶性竞争,还出口受阻,但另一方面,国际轮胎巨头企业纷纷在我国建立生产和销售企业,占据了高端轮胎市场。有数据显示,外资企业在我国乘用车轮胎中占有70%的市场份额,在高端卡车、客车轮胎市场中也同样占据较大份额。 法国米其林、日本普利斯通、美国固特异轮胎公司被称为世界轮胎行业“三大巨头”。今年1月26日,投资总额近15亿美元的米其林沈阳新工厂正式投产,其产品有轿车轮胎、客车轮胎和货车轮胎,年产能超过1200万条。而米其林中国6成以上产品被用来主攻高端市场。充气轮胎折叠
初期的充气轮胎,使用的是用涂有橡胶的帆布当胎体,因为帆布的纵线和横线互相交叉,行走时由于轮胎的变形,导致线的互相摩擦,这样,线就很容易被磨断,这时的轮胎只能跑200-300km。1903年,J·F·帕玛先生发明了斜纹纺织品,这种斜纹纺织品的发明促成了交叉层轮胎的发展,使轮胎的寿命向前跨了一大步。因为斜叉的胎体不会再因轮胎的行走而引起摩擦,帘线不容易被磨断,所以寿命大大加长。1930年米其林制造了个无内胎轮胎;1946年又发明了举世闻名的子午线轮胎。因此,轮胎的发展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程,在这漫漫长夜里,不知有多少代人为之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和高超的智慧。
功用:
轮胎是汽车上最重要的组成部件之一,它的作用主要有:支持车辆的全部重量,承受汽车的负荷;传送牵引和制动的扭力,保证车轮与路面的附着力;减轻和吸收汽车在行驶时的震动和冲击力,防止汽车零部件受到剧烈震动和早期损坏,适应车辆的高速性能并降低行驶时的噪音,保证行驶的安全性、操纵稳定性、舒适性和节能经济性。